臨近暑假,家長便頭痕。理由很簡單,因為大部份家長都沒有暑假!所以暑假就像老師發展日,又或是因天雨而停課的擴大版。而這版本,一擴就個半月。
回應此頭痕,我們一般會為孩子安排這,安排那。有不少家長的指定動作是為孩子報讀五至六種課程:打波、游水、學器、再加中英數等。其中的目的也很簡單,就是要找東西來代替上學這部份。
現在幼小中學生花在學校的時間愈來愈長,這不單影響了他們身心發展,甚至也影響了家長的想像力。
現在的學校教育有許多問題,學校繁多的行政令教師疲於奔命,考試制度又構成學生學習上的障礙。教育的成敗,久而久之便由那些仍有信念與熱誠的老師死命來維持著。沒有他們的堅持頂硬上,學校大概就只是學店。
學校制度的變革如此失敗,怎樣也要歸究梁錦松的改革,後又有羅范國章的發展,到近年吳克儉的愛國情懷所賜。他們在急速地改變著學習和學校在社會功能;速度快到校方、家長、學生許多時都無所適從地一味的慌。由功課到考試範圍,到成績與未來升學的關係這等細微的部分,到學校作為一種意識植入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,都很厲害地改變著活在社會中的我們。
學生在校時間愈長,對學校以外的東西經驗便愈少。這是一種反比關係。有說通識科令中學生公民意識加強,但若他們沒有行出來,具體感受參與社會議題,他們與社會的關係仍是多停留在書本上,為考試而服務而已。
老生常談,學習與學校是兩回事。要從學校這制度內完全體現學習,這有點椽木求魚。但家長們在忙到發癲再加金屬疲勞的情況下,對暑假的想像,亦惟有順理成章重複平日上學的內容:要有術科又要有體藝。不過,這只是傷腦筋而非動腦筋之舉。動腦筋應有點快樂的效果。
若你夠膽色,暑假可以無為而治,跟孩子約法三章,要求他們出街交代清楚人事地便可。若孩子年紀仍小,建議你開放一點自由度,容他們落街玩玩跑跑其實不錯。暑假儘可能不要為他們編時間表了。他們在室內室外大玩大叫,由他們吧!成年人做到癲偶爾都會大叫,所以不要在音量上奴役少年人倒好。
家長的想像力,在學校制度的發展中,想像力被扼殺。我對暑期活動的建議,是針對孩子和家長兩方面的。如上說,對孩子的暑期活動態度與做法,應是竭盡努力不去做安排,由他們自行學習是最好的。
對家長而言,暑期活動也是要放過自己,盡量擺脫學校這制度對你想像孩子學習的規範。暑假時,不要只有親子活動班。多去飲茶,有空便帶孩子走你曾經走過的孩童路,讓他認識你的過去。
暑期活動,我總覺得要有街道,有人氣,有你,有孩子自己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